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WANDUHUANWEI

厂家咨询服务热线:

155-3779-9126

全国首宗!垃圾分类碳减排量交易成功落地厦门

更新时间:2024-01-23 08:36:10   来源:

图片

2024年1月18日,全国首宗垃圾分类碳减排量交易项目在厦门市湖里区成功签约。

 

 
 
创新举措减少碳排量
 

近年来,厦门市垃分办积极探索出“社区党委引领、物业主责管理、居民充分自治”的垃圾分类工作思路和社区“N+垃圾分类”工作法,推动垃圾分类在最基层落地见效,一批垃圾分类创新举措不断涌现。

图片

 

本次碳交易
社区作为垃圾分类的主体
有利于进一步压实物业主体责任
深入推进垃圾分类
 

据了解

金山街道金安社区近期上线了

厦门首个社区垃圾分类公益馆

并引入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

居民家中的厨余垃圾可以转化为有机肥料

实现资源化再利用

 

图片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叶志隆表示:

这些垃圾分类创新举措都可以折算成碳减排量。“例如一吨厨余垃圾再利用,可减少约300公斤碳排放量。通过本次碳交易,将进一步引导社区在减污降碳绿色低碳上发挥贡献,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图片

 

 

 
绿色交易助力提质增效
 

 

碳减排量顾名思义

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碳减排量交易则是指

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

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

所采用的市场机制

 

此前,北京、天津等7省市已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尝试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作商品进行买卖的新商业模式。也就是说,在当下各企业碳中和压力日益增长的背景下,一吨碳配额或许将成为新的“紧俏货”。

 

参与此次碳交易的企业厦门兴五通城市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垃圾分类转运、保洁、公园管理等城市综合服务,购买的碳减排量用于抵消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助力碳中和实现。

 

图片

 

 
 
 
 
 
厦门兴五通城市综合服务有限公司
总经理孙声毅表示
此次交易增强了企业的环保意识。之后,企业将把减碳理念融入日常经营管理中,不断引进新能源设备、规范垃圾分类操作,进一步实现绿色转型。

 

 
正向激励激发内生动力
 

随着垃圾分类“3.0”模式的全面推进,厦门将积极探索构建垃圾分类碳排放管理平台,通过减碳增汇、碳排放管理制度、考核激励机制等,促进垃圾分类产业链提质升级,推动垃圾分类成为绿色低碳新时尚,进一步为碳减排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图片

 

此次垃圾四分类
碳减排量交易成功签约
标志着厦门开启
“以绿色交易促进社区垃圾分类”的新模式

 
 
 
 
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
此次交易为“双碳”背景下构建垃圾分类发展新格局,提供了良好借鉴意义。通过垃圾分类形成碳资产,获得相应收益,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垃圾分类的正向引导和激励机制,形成垃圾分类不断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助力厦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更高水平建设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